close

只有當秋冬葉子掉光時才能從這看愛丁堡市景

關於愛丁堡

愛丁堡,自十五世紀以來被認定為蘇格蘭首府,1999年蘇格蘭會議時自治權利得以確立。

蘇格蘭許多重要文化機構都位於愛丁堡之中,英國最古老的愛丁堡大學亦位於此。

主要產業為金融業,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financial centre)之一。

愛丁堡擁有悠久的歷史,新城區與舊城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英國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旅遊城市

 

關於建築

愛丁堡的的很多建築看起來灰灰暗暗的,

雖然用眼睛看的時候會因為建築的設計以及街道而覺得是一種特別的美,

可是當照片照起來就會覺得怎麼這麼暗淡,似乎有點醜。

事實上,愛丁堡及蘇格蘭很多建築都是這種顏色,但並不是因為久經戰火,

而是當地建築使用的一種石材經氧化後就會呈現出這種顏色。

據說如果想完整清洗,不只非常花時間(可能需要半年以上),

石材還會被越洗越薄,可想而知的是會影響建築的穩固度的,

所以基於安全考量及省下麻煩,他們就乾脆不去清洗了,

灰暗的建築反而變成一種當地特色。

 

關於歷史

最早是在羅馬人抵達後才開始有文字紀錄。

皇家部分:1603年,詹姆斯六世繼任英格蘭國王(對英格蘭而言是詹姆斯一世),

使蘇格蘭和英格蘭君主聯合。

而市民部分則是17世紀時,因為安全考量,沒有居民願意搬到城牆外居住,

但因為城內土地有限,他們不得不往上蓋,當時十一樓層以上的建築非常常見,

而這些建築在維多利亞時代都被拆掉了,

所以之前導覽員有跟我們說這有趣的現象:

舊城區理的是新建築,新城區的反而是舊建築了。

 

十八世紀初,蘇格蘭與英格蘭議會通過合併法案,導致許多蘇格蘭人的不滿情緒高漲,

愛丁堡在當時發生多起暴動,與此同時,

愛丁堡出現人口過多的問題,衛生條件也相對惡化,

負擔不起房子的窮人,不得不往下發展,住到暗無天日的地下城中。

十八世紀後期,許多中產階級開始搬離生活條件逐漸變差的舊城區,移到新城區居住。

之後經歷了工業革命以及市長對舊城區的改造行動,漸漸變成了人們現在看到的愛丁堡。

 

關於地下城與陰暗面

相信只要到過愛丁堡,一定都走過北橋(North Bridge),

它連接著新城與舊城,是遊客尋訪景點時必定會經過的橋。

既然有了北橋,那麼南橋(South Bridge) 呢?

其實還真的有南橋,只是上方商店林立、一點都不像橋,

沒看過資料還真的難以辨認它就是南橋。

(網路圖片)

地圖上可看到南橋其實就接著北橋。

住不起有地面上的房子的窮人們就擠在南橋之下的拱型涵洞中,形成所謂的地下城

(網路示意圖)

當時他們是以燃燒動物脂肪製成的蠟燭取得光源,

(有些比較聰明的會把牆壁漆成白色,以便更好的反射光線照亮整個小間)

那種氣味可想而知並不好聞,

導覽員說他們往往四代的家人擠一個小間

因為當時平均壽命是三十歲,十二歲就可以合法結婚了,所以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涵洞裡的條件非常的差,陰暗、髒亂、物質缺乏、衛生條件差,

許多非法的的事情都存在於這城市的陰暗面。

因為地底下很冷,可以當作天然酒窖,當時的貧窮居民為了賺錢,多半選擇私釀威士忌

喝了這樣的威士忌常導致酒精中毒而死亡,家裡少了人就少了收入,

為了賺錢又再度私釀威士忌,進入跳脫不出的惡性循環。

也因為地底下的低溫,當時很多人會去挖屍體來賣,賣掉前就保存在某些隔間中,

導覽員說當時一具屍體可以賣到十鎊,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但在住的地方附近置放屍體,不難想像會產生衛生及傳染病的問題。

人的吃喝拉撒甚至死亡及生產都在這地下城裡,據說每天都有人死去,

難以想像這種地方就在愛丁堡光鮮亮麗的街道之下。

愛丁堡的ghost tour常常就是帶遊客進入某些涵洞中,在地下生存過的人們曾那麼悲慘,

加上曾發生於此的多次動亂及戰爭,愛丁堡最不缺的應該就是「冤魂」了吧,

無怪乎是世界知名的鬼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uko 的頭像
    maruko

    Maruko | 旅遊隨筆

    mar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